- May 01 Wed 2013 02:58
臥龍
- May 01 Wed 2013 02:51
朝陽之途
- May 01 Wed 2013 02:44
佛與夜城
- Apr 10 Wed 2013 02:13
小說人手記 2013.04.10
據說臉書有個網誌的功能,可以提供給講起話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如我這種早發性嘮叨症頭嚴重的傢伙,但我思前及後卻覺得有點不甘願,那是一種低智商的任性所致才產生的抗禦心態,迫使我非得寫在近況更新的地方,而且還故意要長篇大論一番才爽,藉此以對抗臉書這麼多龜毛的設定與經常造成我困擾的可惡行徑。
設定了一個小論文的題目,蒐集資料、閱讀與檢驗所得之文獻以歸納分析出適合的方向,然後進行採訪,以便更深入了解研究的內容,這本來是一氣呵成應該可以順利走下去的計畫,但今天採訪結束後我卻打消念頭了,挑了一個做不下去的題目,嗚呼哀哉,只好從頭再來一回,又要開始抓方向、找題目、收文獻、理頭緒、做採訪、寫研究.......最後變成一篇期刊論文,明年度又要爭取上台的機會,去讓一些媽的我們完全沒聽過名字與來歷的評論員給轟得狗血淋頭。這就是學術?真教人難以明白。
所有的論文工作都要在四月底前完成,五月才能開始寫小說,人家花一個學期寫一篇小論文,而我低頭看了一下電腦顯示的日期時間,發現自己只剩二十天。有種又回到當年被茶碗蒸戲稱為故事製造機的感覺,嘿,這年頭還有多少人記得,以前有個女作者的筆名叫做茶碗蒸的?她應該已經變成正式的國文老師了,早知道更早的當當年,我就不該在教育學程報考的那天睡過頭,否則現在也無須寫這些勞什子的論文,還計畫去洽談蔥抓餅的加盟細節。
ok,我知道自己又離題了。
小論文之所以有把握在二十天內完成的主要原因乃是題材方向會拉回來寫文化創意產業的部份,而這是我向來比較專長也比較有興趣的一塊,文化創意產業說穿了就是套上文化的外衣來經營的商業,只是賺錢賺得比較好看,也比較有文化一點的意思,但這對文化的傳播與發揚真的有多大幫助嗎?我猜也許有,但相信咱們到死之前應該都看不見,因為文化本來就不是一兩代人汲汲營營後就能看見的,大家只是盡人事,同時想辦法填飽肚子而已,對不對?
- Apr 01 Mon 2013 02:31
所謂文學對我而言
看了一整晚的電視,也玩了一整晚的遊戲,偶而還是會需要這樣徹底地放空,然後腦袋就會轉一轉,也會忽然想聽一些好久沒聽到的音樂,於是打開播放器,鈴木常吉沉厚的嗓音在唱「深夜食堂」的主題曲。
是怎麼一回事能讓這樣一個故事從日本渡海來台後卻出奇地翻紅呢?想起前陣子跟編輯聊到的,那是一個很另類的操作方式,當漫畫被當成文學作品進行包裝時,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質感,也因此才在台灣深獲好評。
漫畫也可以當成文學嗎?我不是很肯定這二者之間能否做出明確的界定或連結,但想想也沒錯,產品或商品就是這樣,由得人去解釋,誰也不能說對或錯。
聽著音樂,然後我又想起,今天下午坐在浴室裡手洗衣服時,忽然有那麼一個念頭:最近有個南部的演講邀約,如果有確定要去,那麼我想在演講時問問那兒的大學生們,問他們是否認為自己也有可能踏上文學的路,或者我們不談那麼沉重的文學問題,就問問他們,有沒有認為自己也有寫作出版的可能。我想知道他們的看法。
十來年前,我曾經整理了自己一大堆的寫作內容,寄了兩家出版社,但卻石沉大海,那是大學時代天真的作法,沒有任何毛遂自薦的內容以表達作者的想法,加上作品本身的不成熟,當然沒有下文;後來我有一篇短篇小說被刊登在聯合文學的電子刊物上,那陣子我無比開心,總以為文學終於離我不遠。
只是退伍後又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怎麼好像我在這段日子裡老跟文學擦肩而過,明明已經踏上了這條路,卻偏偏永遠騰不出時間來搞一點真正的「文學」,或者似乎已經開始碰觸到「文學」時,卻又念頭一轉,發現網路小說寫起來畢竟比較令人開心,於是我又回頭寫起了這種很輕淺的故事。
- Mar 15 Fri 2013 23:40
popo小書店,《家書》活動
如果你還沒買到《家書》,如果你是popo創作與閱讀平台的忠實擁護者,那麼這個活動你可千萬別再錯過了!
活動網址:http://www.popo.tw/events/137
活動時間:3/5-3/18
好康一:購書抽作者親筆簽名明信片。
好康二:分享活動訊息於facebook,抽5,000PO閱讀金。
- Mar 15 Fri 2013 23:38
2013《暖夏》,加入 穹風粉絲專頁新書送好禮活動
2013《暖夏》,加入穹風粉絲專頁新書送好禮活動!
活動網址:http://www.facebook.com/pages/%E7%A9%B9%E9%A2%A8/337394179714523?group_id=0
活動辦法:
即日起,請在穹風臉書『粉絲專頁』上,寫下《暖夏》這本書中所帶給你的一段「最有感覺」的文字,以及讓你有所感覺的原因是什麼,就有機會獲得華麗風小小製作的神祕小禮物一份。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3/31為止。
- Mar 10 Sun 2013 01:25
2013WBC棒球經典賽後
我還記得那一年兄弟象拿到金冠軍時,早已進入就寢時間,本該一片寧靜的男生宿舍裡爆出一陣歡騰的吶喊聲。
那些年,我們連走進補習班裡,兩眼無神望著講台上的老師演算電學時,耳朵上都還掛著耳機,小聲聽著電台轉播棒球。我記得那時兄弟象的第一棒是林義增,第二棒是吳復連,接著有李居民、王光輝等等,至於陳江河跟陳瑞振,他們那時候還沒登場,而後來即使出現了,也只能分配到代打或代跑的零星角色,很多時候,我期待著假日飛刀手的表現,更不願錯過任何一場屠龍手的演出,直到現在,提到低肩側投的投手,我總說以前兄弟象有個陳憲章,他在總教練山根俊英的調教下,練習出這種怪異的姿勢,專門對付味全龍......
當然後來那些打假球或涉賭的案子就甭提了,漫長的好多年裡,洪一中居然不見了,盜帥變成了盜總,甚至連陳瑞振都當了一段時間的總教練?這真是讓我感到匪夷所思的事,而且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了蔡豐安、陳致遠,還有彭政閔等人的名字。
在這段時間裡,我從禁止棒球運動,勉為其難只能玩玩壘球,但我們一班卻能搞出兩隊,甚至還自組明星隊PK教職員隊的高中生涯,一路來到了大學,還維持在游擊手的守備位置,但卻經常在大學的爛球場裡因為誤踩陷坑而漏接了球,甚至手套都擺好位置了,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陷阱,讓我變成用額頭接球。
再後來的日子,我幾乎不看棒球了,因為他們都說這是打假的、是騙人的,只是偶而轉轉電視頻道,碰上了兄弟象的比賽時,我會忍不住多看幾眼,但卻再也想不起自己曾經每天翻閱報紙看各隊勝差的那段青澀歲月。
往後幾年中,棒球比賽,尤其是國際賽事,全都變成了我店裡招攬客戶的噱頭,因為地下室超大投影幕最適合大家拿著啤酒一起歡呼,但可惜的是中華隊就不再那麼威風了,甚至連大陸隊都能在我們手中得勝。
- Mar 06 Wed 2013 23:58
新書出版資訊-《暖夏》
- Mar 05 Tue 2013 00:16
小說人手記 2013.03.05
居然有活動比新書出版日期還要早結束的,那這活動到底要辦給誰參加呢?真是太奇怪了,明天醒來要去問問才行。這是備忘錄一。
咸所週知都以為再生紙的製作成本遠高於原生紙,但這其實是錯誤至極的觀念,再生紙漿的運用極為廣泛,從你想得到的,一直到你想不到的都有,這些都是接下來要認真學習的部份,而我覺得坐在那裡聽老爸講解這些時,有一種很驕傲的感覺,人家說花多少多少時間去做好一件事就算成功,那我老爸花了四十年在造紙工業上,他這樣應該算是很成功的成功者了吧?有些人訪問專家學者或老師傅還得千里跋涉,而我幸運的是走幾步路、敲個門,就可以聽一場兩個小時的造紙技術講解與環保概念。不過如果他願意順便提供我所有文字與圖片的電子檔那就更完美了。
這個學期好忙,但應該也可以很精采,我一點都不擔心一門文創課裡就得交出兩篇小論文的作業會帶來任何壓力,因為短時間內壓榨腦袋來寫論文的經驗我已經有過一次,這一回的題材還比上次的更讓我覺得有趣。那就寫吧,沒問題的。
今年已經完成兩篇長篇小說,如果按照原先的計畫,那後續還有幾篇要寫,已經又想了兩個故事。對我而言,寫作是這樣的,從因為某一首歌或某篇文章而有一個感覺的萌生,然後逐步在腦袋裡鋪排出脈絡與大綱,接著就是蒐集資料與勘景,最後才是心甘情願地坐在電腦前面把心裡所想的東西敷衍成章節文字。老實說,不管哪一類小說,我都是這樣寫出來的,要說難,每個故事、每個章回的安排都很困難,但要說簡單,其實習慣了之後也就挺順手的,而且重點是這一點都不會令人厭倦。那天阿母問我為什麼寫了十年之後還不想轉行,我說因為我還沒找到比寫小說更好玩的工作,這就是最認真也最誠實的答案。相較之下,寫論文的投資報酬率與快樂的程度真的天壤之別,我這可是由衷的感想。
- Feb 23 Sat 2013 01:22
小說人手記 2013.02.22
很難得一天特地下台中去看看老朋友們,雖然當天往返有點趕時間,而幾個孩子們缺席,但一群老人還是聊得開心。
從今天開車時覺得自己手背的皮膚有點皺紋時起,一直到最後的結論,果然證明我們大家都老了,有些人已經站在四十俱樂部的門檻前,有人已經跨過了三十俱樂部,而有些人距離三十俱樂部則只有左眼到右眼之間的距離。
傍晚阿電、瑞瑞去吃飯,餐桌上少了幾瓶百威,也沒了隨手就能拿得到的吉他,這一頓我們說好要吃的飯已經說了好久好久,雖然大家的身分好像都跟當年不太一樣,但慶幸大家的笑點頻率都還一致,所以為了依舊低級下流的聊天內容還可以開心不已,儘管鄰桌客人也許很想毆打我們;絕無僅有的一次,居然一起去逛逢甲夜市,我們不看衣服、不買飾品,只愛留連在玩具店裡討論公仔,這意味著,也許我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都耕耘出自己的世界,但骨子裡死宅男的基因卻是一致的。
至於黑貓的生意,總覺得好像又更冷淡了些,晚上老男人聚會到十一點多,店裡生意冷冷清清。雖然已經離得有點遠,碰面機會也少了許多,但高興的是大家都還惦記著那些我們一起有過的患難歲月,再有夢想時,也不會忘了這些老朋友。我常在想,人生中最豐富的資產莫過於像這樣的朋友,與許朋友間能提供給彼此的總太抽象,但那些不就是填滿心裡最踏實的滿足感?我們也許半年一年地才碰上一面,但永遠都能像昨天才聊過天般毫無疏遠,對我而言,這個才叫做朋友。
可惜的是這年頭連多喝一碗薑母鴨湯都會超過酒測值,所以只能略略沾唇,就趕著開車北返,但這樣已經足夠了。今天跑了一趟印刷廠洽談工作的事,然後跟五六個還在中部的老朋友聚聚,這是新一年裡讓人喜悅的一開頭,也希望每個人接下來的日子都安好。
穹風 2013.02.22
- Feb 20 Wed 2013 18:50
古聚落 9
- Feb 20 Wed 2013 18:47
古聚落 8
- Feb 20 Wed 2013 18:44
古聚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