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好看的電影往往不是你花錢買票進場去看的那一部」,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想。當你打開電腦、連上網路,進入免費的網站去隨便搜尋一下,只想找部簡單卻又精采的電影好打發一個便當的十五分鐘時,往往好電影就忽然冒了出來,然後一看就這麼兩個多小時。要說什麼是緣分呢?我倒認為這就是緣分了。

少林寺屬於禪宗,禪宗講究頓悟。劉德華以前拍過「大隻佬」,現在拍「新少林寺」,所表述的都是禪宗的這個觀念。觀眾看得很爽,尤其在最後砲轟少林寺的大場面裡,無論是否只是動畫,都令人目不轉睛。但看完電影之後呢?卻如電影敘述的故事一樣,其實人沒有那麼容易頓悟的,非得到了大悲大働、失去一切之後,才會有澈悟的一天。肉骨凡胎,沒有人能成為第二個達摩,誰能面壁九年以求一道?道又是什麼?不過看透了生死、了悟了塵緣而已。眾生相裡的貪嗔癡,在佛法裡既是塵埃,卻也不是塵埃。是塵埃,因為它只能是塵埃,無足以動心、又不是塵埃,因為塵埃還染鏡,當無鏡時,則塵埃何來?

我點頭說我懂,那年在台南獨走,在永華廟那條巷子穿出去後所遇到的小寺前安靜地坐了一下午,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表相之不可恃,正如身外之不必求。名也好,利也好,一把火燒去後都不過一罈塵埃,毫無價值。但懂了又如何呢?我依舊爭名奪利,拼著一口氣去做每一件事。
看得開的人不會去談看不看得開的問題,說是佛度有緣人,但其實誰不有緣?人只是握了緣又不知有緣而已。所以佛依舊在,但佛也只能依舊在。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心無罣礙,電影的最後,小和尚說少林寺燒沒了,而成龍所飾演的這位師叔想了想,鼓勵大家說:不怕,少林寺還在我心中。這不就是種罣礙?我倒認為,如果他說的是句:那不是少林?那自然還是少林。這樣的話會更有禪機一點。你看出來百般是一物,那麼一物裡就有百般。不必求多、不必畏寡。
人活著,有時候只求一點最基本的東西,所想要的往往遠超過所需要的。所以整齣戲裡的少林僧都在救人,除了救人,沒有第二件事好幹。人能活著就是最富足的盛事,除此,不多求。我跟自己這麼說,但很難說服自己;我相信,所有看完這部電影的人,應該也都說服不了自己。

但我是喜歡它的,至少看完後,你會發現,緣法從來都在不經意間,低頭,捻花就能會心一笑;而不捻花,你還是可以一笑。人在富裕中就忘了止水的恬趣,卻在苦難中才明白砂礫的好自在,不知道者在皆空時求一物;得道者在皆空時感受著皆空時的無罣礙。那不是少林?那自然還是少林。你這樣明白時,少林寺又何必非得是少林寺呢?它就已經是少林寺了。

穹風 2011.08.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x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