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台北 2013.09.12
《師身》,王聰威,時報,2012

昨天剛在中山女高的織錦文學獎決審會上一賭王聰威老師的風采,今天非常順手地抄起床尾那疊剛買來還等著閱讀的書,恰巧就是他的大作。
我向來有個不讀認識的作家的書的壞習慣,總覺得如果有甚麼好奇之處,其實一通電話就能解決。但事實上我認識的作家甚少,而拜讀《師身》之後,我也相信,有些文字中好看的、精彩的、動人心魄的,你在電話裡問不出來。
況且,短短兩個小時的決審會議中,我也還無緣真的認識王老師,只是在閱讀文字之前,先一賭了作家的廬山真面目而已。

有別於前陣子看了一半但還沒讀完的《複島》,《師身》顯得直白而平易近人許多,然而這故事的題材卻很辛辣而禁忌,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寫作中曾稍有碰觸到過幾次關於禁忌之愛,或者不倫之戀的素材,礙於我們的市場與書系風格,有些東西不好寫,但《師身》則大相逕庭,它不但寫了,而且反而以此作為心靈牽引關係的外在表現,等於下了一個(或好幾個)足堪回味的註解,同時,也讓我忍不住會心一笑,總算懂了昨天晚上王老師說,如果那些入圍的高中文學獎比賽作品可以在純愛之外多添點床戲,將會有多麼動人的道理。

師生戀的新聞時有所聞,站在寫作者的立場,勾勒的不會單只是社會事件而已,故事,或者所謂的小說,其所蘊藏的旨意為何,是我們在寫作與閱讀過程中經常在探討的一個主題,有時候一篇表面目的很清楚的小說,會藏著些許內蘊而必須仰賴反覆咀嚼才能感受況味的隱性目的,一篇描寫師生戀的故事,除了師生之間,同時還有女人跟男人之間,而且是幾個女人跟幾個男人,那這本書到底想從這些人身上談點甚麼呢?

我看到的是靈魂,或者說人性,對於情感的收與放的問題,情感的收放,或者選擇,恐怕與道德、法律、輿論或社會觀感之類的標準沒有太大關係,《師身》裡的人物追求的,是收與放的選擇中,如何受到人性的牽引,那當中有些細微的差距,而這些差距則影響了人物的決定,在我們屏除了作者冷靜安排的前提後,就能純粹地在劇情裡看到這些世故的、純真的,貪婪的,以及自抑的部分,而那是值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停下來反覆思量的部分,我不能在這裡告訴你們,而即便我說了,也不會說得比《師身》透過故事直接給你們帶來的衝擊要直接。

有時我們常問,究竟是愛一個人辛苦,或是被愛辛苦,或者反過來,研究哪個幸福,這看似永無標準答案但肯定老套的迷思,在育幼院出身的她們身上,如何造成了不同的發展,而每個人都在愛裡尋找救贖,差別則是有的人以長期或偶而的自我放逐(放肆)作為救贖方式,有人則拒絕在世俗標準底下俯首認罪。

好看的故事應該在你捧起書來的過程中得到滿足,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囊括這本書帶給我的衝動,除了極其難得會讓我折書標記有啟發的幾句內容之特別外,最精確的說法,大概就是:好看到讓我忘了7-11的板凳有多難坐,且讓我完全忽略了這趟修車讓我的經濟更雪上加霜的打擊。該說的我都說完了,這本書,該你們去找來看了。

東燁 2013.09.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x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