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人對寫小說的看法與方法都不盡相同,某甲所慣用的手法未必適合套用在某乙的習作上,這是很初步的道理。但每次跟小朋友談論到小說寫作前的準備工作時總不免要講到「架構」二字,這麼簡單的兩個字裡其實帶有很多的步驟或觀點,既然有聯文的同好談及,於是我便分享自己的作法,希望可以給大家當參考:
首先我會先去抓一個故事該有的感覺,就拿已經在popo連載完畢的《雨鎖》這一篇推理故事來說,首先我寫故事的初衷來自於一個真實的社會案件,於是我預先已經知道故事將有什麼結局。也就是說,我大多都會先想到故事的結尾,有時是很明確的結局方式,有時則只是依稀的感覺,可能是悲或喜的大方向而已。
第二步則是設定故事主要角色,包括主角以及必要的配角,不是重要人物的話就不給太多戲份或做出過多的說明介紹,所以我設定了男主角、女主角與第一男配角的組合。男配角的父親與其情婦就是故事中的被害人,而這故事的發展主線就
是男主角在逐漸長大後要怎麼追尋當年警方沒結案的真相。
於是構想到這裡,故事大綱便會慢慢浮現,第一章要做案件的描述,但篇幅不必太多,反正故事接下來都離不開這案子,說明機會有得是。第二章我大概就會設定故事線條,主線當然是解謎,但為了混淆讀者,於是我要加入另外二或三條線索,這些都會逐步安排出現,到了第三章,隨著案件的調查進度,主角們開始遭遇到危險或困難,然後歷經了相當波折後,故事會在第四或第五章急轉直下,揭露出我暗藏的謎底。
這些都是在故事準備之初就大致想好的架構方式,這個架構如果不事先完成,就無法控制每個章節的篇幅,同時也可能讓故事的發展偏離預期。等大綱架構完成,接著才是我之前說過的,找一首主題曲或勘景之類的相關輔助步驟。
小說的寫作雖然是很需要熱情投入與持之以恆的工作,但這種事前即為理性的安排卻不該疏忽,有些作者的作品架構顯得極為嚴謹,就是因為人家在開工前已經花上一段時間去做了這個準備。對讀者而言,沉迷於故事情節中隨之起舞,那是何等感性的部份,但作者卻不能跟著一起感性著,你可以為了自己所想出來的故事而迷戀,也可以在寫作中盡興忘我,然而故事寫作前,記得要「冷」一點。因為冷,才能專注於架構的安排,甚至等你更精熟於此道後,也就能在架構的佈局中預先避免故事可能前後矛盾的窘境,甚至提早做好各種伏筆的安排。以上是我自己的經驗與做法,希望大家都能派得上用場。
穹風 2012.09.23
- Sep 24 Mon 2012 00:37
關於小說架構的方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