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說寫作者都會在一個故事的寫作之初就在心中勾勒該故事能呈現的理想氛圍,再試圖運用自身對文字的掌控能力將它鋪排出來,使之成為一篇成功的作品。只是問題也在此,究竟怎樣的故事算是成功的作品?由誰來定義成功的價值?定義是否公平公正,以及評判成功與否的評審具不具有公信力。
早些年剛開始接觸寫作出版的領域時,我跟大多數的年輕作者一樣,希望自己能寫出所謂的「驚世大作」,奢望著用一本寥寥十來萬字的小說就撼動所有讀者的心靈,甚至也期望光憑書名就能讓讀者們驚奇不已,然後立即掏出錢來,把書給捧回家去。這種天真的念頭曾在我心裡持續存在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後來,在歷經了幾次無奈的失敗後,我才終於慢慢看得開與想得通。
昨晚的演講中,有讀者問我對自己寫過的拙作中最有印象的是哪幾本,我說了,但同時也告訴他們,這幾本書對我而言很有印象,並不代表它們就是賣得最好的那些,事實上,大多數時候裡都反而如此:我自己愈是喜歡的,它往往賣得愈糟,甚至有些還糟糕透頂。這道理說來簡單,但卻不容易領悟,一樣米真的養不了百種人。

若以我的作者角度做標準,那些讓我寫來怦然心動的故事自然無疑是成功作品,甚至付梓了還要拿在手上認真翻閱過幾回才算甘願,但這些書為何賣不好?銷售數字不但奇慘無比,連辦了簽書會都乏人問津,讓我火大起來,發誓永遠不再幹這種事?我想這問題若拿來給大家猜,答案應該千奇百怪,但實則理由昭然若揭,因為以我的人生閱歷與思想成熟度作標準,能讓我有所感動的故事,對很多在人生道路上才剛要開始新奇探索的年輕人們未免太過沉重或遙遠,那些讓他們來觸碰實在稍嫌早了點,所以儘管我自己寫來驚心動魄或意興耑飛,但可惜,我的讀者群們大多時候尚且還沒年長到可以澹然看待這故事劇情的地步,書會因此而賣不好,那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這後來的若干年裡,我便再也不貪心地企圖於一本書中含藏能夠打動所有閱讀族群的元素,既然貪多只會嚼不爛,那麼我又何妨在一年三本的出版數量中,慢慢地針對不同族群寫下一點可以讓他們喜歡的故事,以今年而言,前兩本顯然就不是很適合太年輕的讀者,他們有的可能一輩子都還沒談過任何戀愛,也還沒走進職場,要這麼年輕的孩子去領略職場與家庭的衝突所在,或者面臨生死在前而只能束手負負的滋味,那是否太過勉強了點?我認為這種故事的寫作設定本來就只鎖定在至少超過二十歲以上的讀者,這樣才比較適合;相較之下,今年末的最後一本如果也要界定讀者群,那麼大概就適合在廿五歲以下,因為廿五歲是台灣學生即將走出社會之際,會與故事主角一樣遭遇的年齡分際,有過體驗,再看小說,感覺會鮮明一點,或者稍微年輕一點的讀者們在這故事中,可以知道等在他們眼前不遠的,原來還有人生中這樣一種抉擇。

那麼,這故事還是合超過三十歲的讀者嗎?答案應該可想而知了吧?我不認為已過而立與不惑的人們還需要在麵包與愛情中拉扯拔河,人生走到一個階段後,如何平衡與孰輕孰重的問題是老早該要經歷與解決的事情,又何來煩憂之有?所以這本書不會寫太多內心裡的矛盾糾葛,卻反而多了一點童話般的橋段與元素,我希望它看來輕鬆詼諧,無論讀者能否在故事進行一半之際就預先料知結局,那都無所謂,因為這本來就不是被設定為深沉坎坷的一個故事,也不能超乎作者計畫的範圍,這一回我只打算寫給年輕讀者就好。

我猜應該不會有什麼專業書評家來評審我這一本在台灣的出版滄海中偶一露臉的微末之作,所以勉強用自己的角度來打打分數,若是以給二十歲上下的小讀者而言,我認為它應該還不至於太糟,因為倘若真的很糟,那不待編輯搖頭,我自己老早就把它從硬碟裡刪掉了。這故事在發行後會讓有些年紀較長的讀者難免失望,那是寫作設定中選擇的結果,而在作者而言,我今年已經寫了兩本好沉重的故事,這一回連我自己都希望輕鬆愉快點,事情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一樣米養不了百種人,因為不是人人愛吃米;一本書也討好不了所有的讀者,因為大家愛看的口味與風格各自不同。對作者來說,我因為知道自己每一本書所企圖表現的內容,也在寫作過程中努力表現之,故我不會討厭或瞧不起自己寫過的任何一個故事,反之還會用各種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去檢視它是否合乎原來的故事設定。
一個很單純的閱讀人口,會希望在每一本故事中找尋一點不同的小小感動,而這種嘗試的成功機率高低不一,作者也不能給什麼保證,只能說每個人希望獲得的部份都不同,但長期保持寫作習慣的作者並無退步之虞,只是剛好這一回或下一回或哪一回,他那一球沒投進你的好球帶而已。

穹風 2012.11.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x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